依秦制,朝廷职能机构从大到小,分为郡县乡里村等等,明律规定,每个耕民成年时,朝廷都会授予田地,鼓励百姓分成小家过日。
但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,‘孝治’开始大力宣扬,为了保障君君臣臣、父父子子的上下尊卑秩序,汉武帝甚至亲下诏令说,只要子媳夫妇奉养分居的父母双亲或祖父母,就可免除徭役。
因此,原本被秦朝分散出去的小家庭开始聚拢,形成一个个大小宗族,开始有了宗法,而掌握着家庭管理权和财产分配权的父亲,则因此而放大了父权,子女则逐渐失去独立力权和独立人格,成为了‘孝道’或者说是父权的依附品。
夫权也随之而生,逐渐演变至庆朝现状——因父权与夫权的强势存在,妻子儿女皆成为了父亲的所有物,只要父亲需要,可以送人,可以货卖,可以遗弃……并且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。
也因此,楚宁在制度牧羊城法令草案时,只能强调不许买卖奴隶,却并没有强硬规定不准买卖妻子儿女。
并非楚宁不想,而是不能,一但她明显触犯到父权,就有可能引起强大的反弹——甚至,包括霍蕴书等原本系于辽东之人,都有可能心生异向。
都说秦法严苛,都说秦皇暴/政,连暴/政如秦皇,严苛如秦法都没有的东西,如今的楚宁,又怎敢明示于人?
太史公评说商君刻薄寡恩,难道仅仅只是说他不该劓刑公子虔?显然主要是针对他所立下的法令,而商君立下的法令当中,有一条‘分异令’,就是强制百姓分家——家有二男不分异者,倍其赋。
这还仅仅只是分家过,只是侵犯了部份父权,一旦楚宁禁止买卖妻儿,完全侵犯父权和夫权,让原本遇上困难买卖妻儿这种理所当然之事,变成了明令禁止,并且因此受刑,那么,整个辽东郡上下,又有几人还会依付于她楚宁?
楚宁很清楚,自己手下这一票人,大部份目的都是——升官发财,传宗接代。
说得更明白一些,就是为了更多的权利,更多的利益,更多的女人……
如今看来,虽然不能明文禁止,但道德、舆论这种无形之物,却大为可用,至少像现在,正侃侃而谈的贾沛,正听得认真霍蕴书,都没有意识到这一个个故事,这一系列的安排之后,会给整个牧羊城的百姓,包括他们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影响。
“两位司总提议甚好,本使君决定予采纳。”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难题,明明心里很是高兴,楚宁却端腔作势道:“即日起,便由贾司总负责编写故事,凤司总负责将故事和各地灾情汇编成册,共同组织人手,将这些事情知百姓。只是这名目……”
楚宁第一时间想到的是‘辽东新闻联播’,不过她很快便改口,起名叫做‘辽东日报’。
报纸这东西,始于秦汉,楚宁也没有太多费口舌解释,便让凤九卿等人接受了这个名字。
作者有话要说: 从今以后,将要生活在新闻联播里的辽东百姓,想想也是很幸福呢!
骗子:哎呀呀!姑娘你想不想去幽州,嫁个好人家呀?我这个极好的人家……
姑娘:呸!新闻联播……哦不,是辽东日报都说了,去幽州的姑娘会被卖进花楼,没得吃,没得穿,要挨打,要被欺负……
骗子:这位小哥,我瞧你身强力壮,是把种田好手,我听说荆州有富户,出高价雇人种田……
小哥:你这死骗子,当老子傻么?荆州有山贼在打家劫舍,除了牧羊城,老子哪里也不去!
第155章
辽东日报这名头, 只用了短短不到半柱香时间, 就被再次更改, 因为文武双全的霍先生很嫌弃, 觉不顺耳,不儒雅。
沉浸在‘新闻联播’中的楚使君也抽空想了想, 考虑到之个时代的消息传播速度,于是决定尊霍先生的建议, 将辽东日报, 改成辽东郡报——如此一来, 就不用每日更新内容,只要依照实际情况和郡府需要, 定期刊发就行。
辽东郡报这个项目, 是经由凤九卿和贾沛两人提议形成,楚宁在慎重考虑后,便决定把这个项目交给凤九卿打理, 而贾沛,则将另外负责一个辽东军报的项目。
也就是说, 从今往后, 辽东郡报就是辽东郡守府的口舌, 负责对外乃对辖下民众的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,负责宣扬辽东郡府的正面形象,以及宣传郡守府的一些决策部署。
而辽东军报,暂时则不对百姓公开,只面向辽东郡守府辖下的军队, 负责传达楚郡守对将士们的温暖关怀,负责宣扬楚郡守的正确领导路线,负责宣传军人职责和军纪风貌,负责讴歌军队建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……
为了节省抄录报章的人力,贾沛和凤九卿同时找到白夙,打算向她借用九州钱庄印制帛钱的刻字工人,却没想到白夙听完两人之言,便大方的派了一个管事和十个刻字工人过来。
紧赶慢赶,终于赶在年节的前三天,将第一份辽东郡报和辽东军报赶制出来,限于经费和时间,第一份郡报只印了三百份,而军报则更少,只印了一百份。
郡报面市的当天傍晚,凤九卿便领着贾沛的两个儿子和几个新募助手,在牧羊城廉租区和工坊区,以及人流量较多的食舍和酒馆,开始宣读郡报内容。
因为凤九卿是第一回当众讲故事,胆子还有些放不开,贾沛在台下听得心急,便挽起袖子过来帮忙。
讲说书讲故
喜欢权御天下GL请大家收藏:(m.ikshu.win),爱看书网更新速度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