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李真总是骂他的文章狗屁不通,李意阑有一半是故意的,因为想去学枪,只能不是个“读书”的料子,另外有一半却是真才实学确实不够,所谓种瓜得瓜,他的瓜都种在了枪道上,文章上自然没什么建数。
不过凡事皆有两面,写不好文章也有它的好处。
这回李意阑延续了自己一贯的传统,细思谨想,奋笔疾书地写了十七页纸,将上任之后的遇到的各种情况,从牢里突现的大师到快哉门的百岁铃,两次刺杀到史炎的冤情,事无巨细地交代了一遍。
写完之后他叫江秋萍来看,江秋萍抓着一大把奏表,脸色微妙地说:“大人,其实可以稍微……简洁一点的。”
事实上根本不是一点,同样的内容要是让江秋萍来写,他能直接缩成两页。
谁会关心这些繁琐的经过和细节呢?上头要的只是案犯的名字,以及他们的项上人头。
江秋萍以下犯上地想道:说的不好听一点,这是写了一大堆的废话。
“不用简洁,我是武官,文采不好也情有可原,”李意阑的笑容里有一点点无奈,“而且要是真按照翰林院奏表的规格,我们也没什么可以往里头写的。”
“这倒也是,”江秋萍脑子转过弯来,一口气叹到一半又有点想笑,便揶揄道,“不过大人这心眼,可不像是憨厚的武官会有的。”
李意阑被训了个正着,忽然就有点笑不出来了,当年他在清吏司的时候,心里确实是没这么多弯弯绕绕的。
江秋萍见他不说话,手上的笔也停了,顿了顿,直接说了:“大人,我有个疑问。”
李意阑:“你说。”
江秋萍:“我觉得吴金说的没错,所谓兵贵神速,抢占先机至关重要,踹门的提议确实不妥,可我们之中除了我,或许还有王道长,其他人都是有能力悄悄潜入春意阁探查的,我不知道大人为什么要等?”
“这个我待会儿再回答你,”李意阑话锋一转道,“我先问你一个问题。”
江秋萍点了下头,没做声,听对方抛出了他的问题。
“在考虑到我们所有人都处在监视的情况下,我派寄声和张潮两个人去找木匠的妻子。当初按照我的设想,他们可能会遭遇拦截,所以我私下叫大嫂提前去找人,防的就是寄声和张潮带着那妇人,一旦被劫了不好脱身。”
“可结果让我意外,当天去到木匠妻子家的三拨人里,被监视的寄声和张潮,反而还不如监视者去得快,你觉得这是为什么?”
这件事昨晚议事时李意阑提过,但江秋萍并没有放在心上,王锦官不爱说话,因此到现在他也不清楚这个本该离去的女人是怎么神兵天降,赶在所有人的动作之前将木匠的妻子和s-hi婆木雕给转移走的。
江秋萍想当然,又吃惊地说:“第二波人难道不是跟着王……捕头去的吗?”
喜欢清平乐请大家收藏:(m.ikshu.win),爱看书网更新速度最快。